关注信息:中国人口流动趋势

联办财经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描述
描述
专家团
学术委员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   峰
王   沅 
王东明
任克雷
邓   运
衣锡群 
赵喜子
杨凯生
陈小津
陈洪生
李新创
李君如
张克华
张燕生
张宇燕
谢渡扬
苏   宁
顾问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晓力
于洪君
王秦丰
叶克冬
刘晓北
乔宗淮
张国宝
张红宇
宋晓梧
李毅中
李   勇
许宪春
张  茅
张思平
陈小工
陈清泰
陈喜庆
周坚卫
秦朝英
徐冠华
胡存智
徐庆华
周禹鹏
周和平
黄奇帆
曹保榆
梁维娜
葛东升
廖晓淇
浏览:5126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9-06 分类:最新视点关注信息文章

编者按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伴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与机械化生产的推进,为实现共同富裕,1亿左右滞留在农村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必须实现非农部门就业,也必然涌入城镇。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趋势是: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我们的人口政策必须适应这一人口流动趋势。乡村人口流动,将成为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容之一。目前,流动人口的状态呈现出三维分化特点:或在流入地定居,或保持流动,亦有可能返回流出地。但是我国人口政策的核心是解决居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东部地区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

  

中国人口流动趋势

摘自任泽平团队中国人口大迁移报告:2021

   人口迁移基本逻辑: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决定人口集聚的关键是该区域经济规模及与本国其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即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我们在2016年借鉴提出经济-人口分布平衡法则作为人口迁移和集聚的分析框架。静态看,较高人均收入地区人口净迁入,直至该地经济份额与人口份额的比值趋近于1;动态看,当区域经济-人口比值在1附近,但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时,呈现经济高增长和人口净流入的基本平衡。总体看,工业发展需要集聚,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人口从乡村向城市集聚;服务业发展比工业更需要集聚,城市化中后期,人口向大城市和都市圈集聚。

  地区:人口向南方、东部地区集聚。人口持续向南方、东部地区集聚,2010-2020年南方、北方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655.0万、114.6万人。分南北看,2000-2020年北方GDP占比从41.8%快速降至35.2%,南北经济总量差距从16个百分点迅速扩大至30个百分点,2014年开始,北方人均GDP低于南方。2020年人均GDP10强城市,除北京外皆在南方(不含资源类城市)。与北方经济衰落对应的是,人们用脚投票,奔向南方。2000-2010年南方、北方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506.2万、395.8万人,2010-2020年南方、北方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655.0万、114.6万人,南方年均增量多于北方,2000-2020年南方、北方人口占比分别由58.1%41.9%变为59.4%40.6%。分地区看,2000-2010年东部人口占比上升2.38个百分点,中部下降1.07个百分点,西部上升0.96个百分点,东北下降0.22个百分点;2010-2020年东部人口占比上升2.01个百分点,中部下降0.9个百分点,西部上升0.41个百分点,东北下降1.23个百分点,东部人口占比持续上升。

   粤浙人口再集聚与回流黔川渝鄂并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跨省人口迁移经历了从“孔雀东南飞”到回流中西部,再到近年粤浙人口再集聚和回流黔川渝鄂并存三个阶段。从各省份常住人口变化看,2000-2010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前五的省为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2010-2020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前五的省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此时期甘肃、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6省人口萎缩,全部位于北方。具体来看,2000-2010年粤、浙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191.0万、85.0万人,2010-2020年粤、浙分别为216.9万、101.4万人,江苏两个时期分别为56.2万、60.9万人;2000-2010年黔、川、渝、鄂等中西部省份年均常住人口增量由负增长转为2010年后的正增长;东北三省由2000-2010年的年均正增长转为2011-2020年的负增长,近年减幅扩大。

图片1_20210906_170008971

图片2_20210906_17000912

  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约71%,对应城镇人口为10.3亿,比2020年增加约1.3亿,其中约0.7亿来自于乡城迁移。从中国城市化历程看,城镇人口增长来自三个部分:自然增长、乡城迁移和行政区划变动。2011-2018年中国城镇人口增量中来自自然增长、区划变动、乡城迁移的平均比例为18.3%35.1%46.7%。简单按照过去趋势推算,未来1.3亿新增城镇人口可能将有约50%、即约0.7亿人左右来自乡城迁移。

203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新增约1.3亿人。未来中国1.3亿新增城镇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其中约60%将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等七大城市群。从2020年城市化水平看,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化率最高、超85%,未来城市化空间较小,城镇人口增加将主要依赖于区外人口迁入;长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呼包鄂榆、山西中部、宁夏沿黄等6个城市群均在62%-75%之间;其他12个城市群城市化率则在50%-62%之间。基于发展趋势、城镇化率变化、经济-人口比值、近期人口净流入以及区位等因素,在大致假设区外人口迁入分布的情况下,2020-2030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等七大城市群城镇人口增量占比有望达约60%。到2030年,19大城市群常住人口合计占比或将从2020年的86.72%上升至90%以上。


关注信息:中国人口流动趋势

浏览:5128 作者: 时间:2021-09-06 分类:最新视点关注信息文章
2000-2010年南方北方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506.2万395.8万人,2010-2020年南方北方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655.0万114.6万人,南方年均增量多于北方,2000-2020年南方北方人口占比分别由58.1%41.9%变为59.4%40.6%

编者按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伴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与机械化生产的推进,为实现共同富裕,1亿左右滞留在农村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必须实现非农部门就业,也必然涌入城镇。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趋势是: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我们的人口政策必须适应这一人口流动趋势。乡村人口流动,将成为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容之一。目前,流动人口的状态呈现出三维分化特点:或在流入地定居,或保持流动,亦有可能返回流出地。但是我国人口政策的核心是解决居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东部地区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

  

中国人口流动趋势

摘自任泽平团队中国人口大迁移报告:2021

   人口迁移基本逻辑: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决定人口集聚的关键是该区域经济规模及与本国其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即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我们在2016年借鉴提出经济-人口分布平衡法则作为人口迁移和集聚的分析框架。静态看,较高人均收入地区人口净迁入,直至该地经济份额与人口份额的比值趋近于1;动态看,当区域经济-人口比值在1附近,但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时,呈现经济高增长和人口净流入的基本平衡。总体看,工业发展需要集聚,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人口从乡村向城市集聚;服务业发展比工业更需要集聚,城市化中后期,人口向大城市和都市圈集聚。

  地区:人口向南方、东部地区集聚。人口持续向南方、东部地区集聚,2010-2020年南方、北方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655.0万、114.6万人。分南北看,2000-2020年北方GDP占比从41.8%快速降至35.2%,南北经济总量差距从16个百分点迅速扩大至30个百分点,2014年开始,北方人均GDP低于南方。2020年人均GDP10强城市,除北京外皆在南方(不含资源类城市)。与北方经济衰落对应的是,人们用脚投票,奔向南方。2000-2010年南方、北方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506.2万、395.8万人,2010-2020年南方、北方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655.0万、114.6万人,南方年均增量多于北方,2000-2020年南方、北方人口占比分别由58.1%41.9%变为59.4%40.6%。分地区看,2000-2010年东部人口占比上升2.38个百分点,中部下降1.07个百分点,西部上升0.96个百分点,东北下降0.22个百分点;2010-2020年东部人口占比上升2.01个百分点,中部下降0.9个百分点,西部上升0.41个百分点,东北下降1.23个百分点,东部人口占比持续上升。

   粤浙人口再集聚与回流黔川渝鄂并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跨省人口迁移经历了从“孔雀东南飞”到回流中西部,再到近年粤浙人口再集聚和回流黔川渝鄂并存三个阶段。从各省份常住人口变化看,2000-2010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前五的省为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2010-2020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前五的省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此时期甘肃、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6省人口萎缩,全部位于北方。具体来看,2000-2010年粤、浙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191.0万、85.0万人,2010-2020年粤、浙分别为216.9万、101.4万人,江苏两个时期分别为56.2万、60.9万人;2000-2010年黔、川、渝、鄂等中西部省份年均常住人口增量由负增长转为2010年后的正增长;东北三省由2000-2010年的年均正增长转为2011-2020年的负增长,近年减幅扩大。

图片1_20210906_170008971

图片2_20210906_17000912

  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约71%,对应城镇人口为10.3亿,比2020年增加约1.3亿,其中约0.7亿来自于乡城迁移。从中国城市化历程看,城镇人口增长来自三个部分:自然增长、乡城迁移和行政区划变动。2011-2018年中国城镇人口增量中来自自然增长、区划变动、乡城迁移的平均比例为18.3%35.1%46.7%。简单按照过去趋势推算,未来1.3亿新增城镇人口可能将有约50%、即约0.7亿人左右来自乡城迁移。

203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新增约1.3亿人。未来中国1.3亿新增城镇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其中约60%将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等七大城市群。从2020年城市化水平看,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化率最高、超85%,未来城市化空间较小,城镇人口增加将主要依赖于区外人口迁入;长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呼包鄂榆、山西中部、宁夏沿黄等6个城市群均在62%-75%之间;其他12个城市群城市化率则在50%-62%之间。基于发展趋势、城镇化率变化、经济-人口比值、近期人口净流入以及区位等因素,在大致假设区外人口迁入分布的情况下,2020-2030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等七大城市群城镇人口增量占比有望达约60%。到2030年,19大城市群常住人口合计占比或将从2020年的86.72%上升至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