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信息52期 两个村农民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联办财经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描述
描述
专家团
学术委员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   峰
王   沅 
王东明
任克雷
邓   运
衣锡群 
赵喜子
杨凯生
陈小津
陈洪生
李新创
李君如
张克华
张燕生
张宇燕
谢渡扬
苏   宁
顾问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晓力
于洪君
王秦丰
叶克冬
刘晓北
乔宗淮
张国宝
张红宇
宋晓梧
李毅中
李   勇
许宪春
张  茅
张思平
陈小工
陈清泰
陈喜庆
周坚卫
秦朝英
徐冠华
胡存智
徐庆华
周禹鹏
周和平
黄奇帆
曹保榆
梁维娜
葛东升
廖晓淇
浏览:5801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2-04 分类:最新视点关注信息文章

编者按

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因素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其一是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关闭或外迁,其二是在疫情影响下一部分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生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末外出农民工是1.74亿,本地农民工是1.16亿。2020年公布的三季度末外出农民工为1.79亿,比2019年末增加500万。而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字有1800万返乡留乡农民工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两部委的数据口径有差异,否则,如果将1800万返乡留乡农民工视为从外地农民工转为本地农民工的话,农民工总量就增加了2000多万。这和统计局公布的20172019年间每年农民工总数增加100-200万的数据是对不上的。目前两个部门的数据尚不够清晰。第一,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中没有2020年本地农民工数据。第二,没有第一产业中从事种养殖业农民的就业情况。有专家说,中国农民外出打工或回乡种植承包地都是就业,因此中国农民全体就业,没有失业问题。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令人高兴的是,本期《关注信息》刊发的河北省邢台市委党校刘素娟同志的调研报告,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村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和本地就业的情况。此调查告诉我们,一个村的“待业”农民占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为5%,另一个村的比例为13%,平均约为10%,且均为家庭妇女。这个数据对三农工作很有价值,说明农民中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情况很好。但我们还需考虑他们的就业质量。其中有多少是稳定就业?有多少是打零工或者叫灵活就业?还有多少是从事家庭承包土地的种植活动?

我们期待更多关于农民劳动年龄人口包括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调研报告。

 

两个村农民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邢台市委党校  刘素娟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由此而产生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可选择自主创业或打工就业,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这从今年六月我们专门深入河北邢台45村进行的调研中,已经得到证实(见《关注信息》2020年第46期)。

为了了解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具体就业情况,我们又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和南和区分别选择了两个中等规模村(约1000余人),进行摸排式调研。

1.以河北省巨鹿县S为例,该村共225户,实际居住人口约1040人,2360亩耕地。农民普遍采用小农户种植经营方式,种植玉米、小麦、金银花等,村内存在零星的小规模土地流转,村民平时外出打工或创业,农忙返乡。20206-7月,笔者曾赴该村进行调研,农民收入除少数小规模种植金银花农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农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比重58.7-95.7%,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据统计,该村18-65岁经济活动人口共523人,按就业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自主创业,共计56人,占比10.7%。主要从事第三、一产业,包括餐饮、商贸、养殖等,少数从事第二产业,集中在食品制造行业等。第二类:打工就业,共计441人,占比84.3%。三大产业的从业人数分别为17486181人,其中第一产业,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和林业等,第二产业主要从事建筑、采矿、制造等,第三产业则主要从事销售、餐饮、运输等。第三类:待业,共计26人,占比5.0%,其中家庭妇女25人,占据绝大多数,另有1人需要照顾家中丧失劳动能力者。

从就业区域来看,自主创业类集中在本市域的有45人,占比80.4%,省内5人,天津3人,山东2人,陕西1人。打工就业类集中在本县域有343人,占比77.8%。本市域其他县16人,占比3.6%。本省域其他市24人,占比5.4%。国内其他省58人,占比13.2%。不难发现,无论自主创业还是打工就业,该村农民大多数首选本市域内,打工就业者其次选择省外,多为亲戚邻里互相介绍工作,分散在全国16个省市。

从收入情况来看,自主创业类第一产业年收入在0.8-13万元之间,第二产业年收入在3-25万元之间,第三产业年收入在2-16万元之间。总体来说,该村农民创业规模相对较小,收入相对偏低,数量较多规模有限的养鸡场为该村主要特征。打工就业类,第一产业年收入在0.2-11万元之间,第二产业年收入在0.5-9万元之间,第三产业年收入在0.36-12万元之间。农民打工收入出现分化,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十倍以上,尤其是最低收入明显低于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标准。

2.以河北邢台南和区Q村为例,该村共320户,实际居住人口约1000人,1600亩耕地。2016年以来近1500亩土地流转给金沙河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农民获得“双五百”稳定地租作为财产性收入。除此之外,村民一般选择自主创业或外出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20206-7月,笔者曾赴该村进行调研,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农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均超过90%,达93.3-99.1%,占据绝对优势。

据统计,该村18-65岁经济活动人口共493人,按就业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自主创业,共计36人,占比7.3%,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包括养殖、中药材种植等,少数从事二三产业,集中在家具制造、运输、餐饮、教育等行业。第二类:打工就业,共计392人,占比79.5%,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包括建筑、制造、销售等行业,少数从事第一产业,集中在种植和养殖行业。第三类:待业,共计65人,占比13.2%,其中家庭妇女61人,占据绝大多数,其他4人因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

从就业区域来看,自主创业类集中在本县域的有33人,占比91.7%,其他邢台1人,石家庄1人,广州1人。打工就业类集中在本县域的有222人,占比56.6%。本市域其他县41人,占比10.5%。本省域其他市24人,占比6.1%。国内其他省104人,占比26.5%。国外1人,占比0.3%。不难发现,无论自主创业还是打工就业,该村农民大多数首选均在本县域内,打工就业者其次选择省外,且以北方居多,选择南方打工者29人,仅占打工就业类7.4%。这种现象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方面,地方产业能够比较充分吸纳农民就地就业,这与近年来当地着力发展的宠物饲料产业、家具制造业、养殖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农民就业观念相对滞后。如今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民完全可以选择沿海发达城市就业,但传统农业社会农民依附于土地,即使外出打工也需要农忙时返乡的就业惯性和观念的滞后性,选择就近就业者依然居多。

从收入情况来看,自主创业类第一产业年收入在6-69.8万元之间,第二产业年收入在14.8-33万元之间,第三产业年收入在8-96万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该村有养殖家畜的传统,多家农户选择创办养猪场,收入受市场行情影响波动较大。同时,本地作为地方家具制作产业的集聚地,有力地吸引了当地农民创业。然而,当地家具制造业多为同类型中小企业,产业附加值较低,难以发挥规模效益。打工就业类第一产业年收入在0.88-11万元之间,第二产业年收入在1.5-11万元之间,第三产业年收入在0.6-15万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当地的养殖业、家具制作业和该县宠物饲料产业,有力地吸纳了当地村民就地就业,外出打工则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亲戚或同村村民带出等途径从事建筑业、采矿业和销售业等,均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收入偏低。

总的来说,从两个村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向可以看出,农民就业首先呈现了创业少,打工多,且存在一定比例待业人员的特征。这与创业门槛较高,绝大多数农民不具备创业条件,不愿意承担创业风险等有关。之所以存在一定比例待业人员,除无劳动技能外,多为家庭妇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农民尚未有稳定职业,整个社会的家庭服务社会化发展不充分等客观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受农民就业观念影响,女性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任务,比如照顾家中老人和婴幼童、从事家务等。另一方面,农民创业规模相对较小,打工较普遍地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收入偏低。这与我国农民整体教育水平偏低有很大关系。据了解两村农民学历以初、高中为主,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村民占比均不足3%,甚至还有部分小学和文盲。

面对“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外向型企业逐渐萎缩,农民从业面相对变窄,而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以从事房地产相关行业者居多,在我国房地产行业趋于放缓的现状下,未来农业农村的有效就业将呈下降趋势。国家加大对乡村的投资建设力度,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让农民增加收入,势必是撬动内循环的有力支点。


关注信息52期 两个村农民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浏览:5803 作者: 时间:2021-02-04 分类:最新视点关注信息文章
从收入情况来看,自主创业类第一产业年收入在0.8-13万元之间,第二产业年收入在3-25万元之间,第三产业年收入在2-16万元之间

编者按

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因素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其一是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关闭或外迁,其二是在疫情影响下一部分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生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末外出农民工是1.74亿,本地农民工是1.16亿。2020年公布的三季度末外出农民工为1.79亿,比2019年末增加500万。而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字有1800万返乡留乡农民工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两部委的数据口径有差异,否则,如果将1800万返乡留乡农民工视为从外地农民工转为本地农民工的话,农民工总量就增加了2000多万。这和统计局公布的20172019年间每年农民工总数增加100-200万的数据是对不上的。目前两个部门的数据尚不够清晰。第一,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中没有2020年本地农民工数据。第二,没有第一产业中从事种养殖业农民的就业情况。有专家说,中国农民外出打工或回乡种植承包地都是就业,因此中国农民全体就业,没有失业问题。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令人高兴的是,本期《关注信息》刊发的河北省邢台市委党校刘素娟同志的调研报告,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村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和本地就业的情况。此调查告诉我们,一个村的“待业”农民占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为5%,另一个村的比例为13%,平均约为10%,且均为家庭妇女。这个数据对三农工作很有价值,说明农民中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情况很好。但我们还需考虑他们的就业质量。其中有多少是稳定就业?有多少是打零工或者叫灵活就业?还有多少是从事家庭承包土地的种植活动?

我们期待更多关于农民劳动年龄人口包括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调研报告。

 

两个村农民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邢台市委党校  刘素娟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由此而产生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可选择自主创业或打工就业,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这从今年六月我们专门深入河北邢台45村进行的调研中,已经得到证实(见《关注信息》2020年第46期)。

为了了解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具体就业情况,我们又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和南和区分别选择了两个中等规模村(约1000余人),进行摸排式调研。

1.以河北省巨鹿县S为例,该村共225户,实际居住人口约1040人,2360亩耕地。农民普遍采用小农户种植经营方式,种植玉米、小麦、金银花等,村内存在零星的小规模土地流转,村民平时外出打工或创业,农忙返乡。20206-7月,笔者曾赴该村进行调研,农民收入除少数小规模种植金银花农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农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比重58.7-95.7%,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据统计,该村18-65岁经济活动人口共523人,按就业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自主创业,共计56人,占比10.7%。主要从事第三、一产业,包括餐饮、商贸、养殖等,少数从事第二产业,集中在食品制造行业等。第二类:打工就业,共计441人,占比84.3%。三大产业的从业人数分别为17486181人,其中第一产业,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和林业等,第二产业主要从事建筑、采矿、制造等,第三产业则主要从事销售、餐饮、运输等。第三类:待业,共计26人,占比5.0%,其中家庭妇女25人,占据绝大多数,另有1人需要照顾家中丧失劳动能力者。

从就业区域来看,自主创业类集中在本市域的有45人,占比80.4%,省内5人,天津3人,山东2人,陕西1人。打工就业类集中在本县域有343人,占比77.8%。本市域其他县16人,占比3.6%。本省域其他市24人,占比5.4%。国内其他省58人,占比13.2%。不难发现,无论自主创业还是打工就业,该村农民大多数首选本市域内,打工就业者其次选择省外,多为亲戚邻里互相介绍工作,分散在全国16个省市。

从收入情况来看,自主创业类第一产业年收入在0.8-13万元之间,第二产业年收入在3-25万元之间,第三产业年收入在2-16万元之间。总体来说,该村农民创业规模相对较小,收入相对偏低,数量较多规模有限的养鸡场为该村主要特征。打工就业类,第一产业年收入在0.2-11万元之间,第二产业年收入在0.5-9万元之间,第三产业年收入在0.36-12万元之间。农民打工收入出现分化,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十倍以上,尤其是最低收入明显低于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标准。

2.以河北邢台南和区Q村为例,该村共320户,实际居住人口约1000人,1600亩耕地。2016年以来近1500亩土地流转给金沙河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农民获得“双五百”稳定地租作为财产性收入。除此之外,村民一般选择自主创业或外出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20206-7月,笔者曾赴该村进行调研,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农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均超过90%,达93.3-99.1%,占据绝对优势。

据统计,该村18-65岁经济活动人口共493人,按就业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自主创业,共计36人,占比7.3%,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包括养殖、中药材种植等,少数从事二三产业,集中在家具制造、运输、餐饮、教育等行业。第二类:打工就业,共计392人,占比79.5%,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包括建筑、制造、销售等行业,少数从事第一产业,集中在种植和养殖行业。第三类:待业,共计65人,占比13.2%,其中家庭妇女61人,占据绝大多数,其他4人因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

从就业区域来看,自主创业类集中在本县域的有33人,占比91.7%,其他邢台1人,石家庄1人,广州1人。打工就业类集中在本县域的有222人,占比56.6%。本市域其他县41人,占比10.5%。本省域其他市24人,占比6.1%。国内其他省104人,占比26.5%。国外1人,占比0.3%。不难发现,无论自主创业还是打工就业,该村农民大多数首选均在本县域内,打工就业者其次选择省外,且以北方居多,选择南方打工者29人,仅占打工就业类7.4%。这种现象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方面,地方产业能够比较充分吸纳农民就地就业,这与近年来当地着力发展的宠物饲料产业、家具制造业、养殖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农民就业观念相对滞后。如今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民完全可以选择沿海发达城市就业,但传统农业社会农民依附于土地,即使外出打工也需要农忙时返乡的就业惯性和观念的滞后性,选择就近就业者依然居多。

从收入情况来看,自主创业类第一产业年收入在6-69.8万元之间,第二产业年收入在14.8-33万元之间,第三产业年收入在8-96万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该村有养殖家畜的传统,多家农户选择创办养猪场,收入受市场行情影响波动较大。同时,本地作为地方家具制作产业的集聚地,有力地吸引了当地农民创业。然而,当地家具制造业多为同类型中小企业,产业附加值较低,难以发挥规模效益。打工就业类第一产业年收入在0.88-11万元之间,第二产业年收入在1.5-11万元之间,第三产业年收入在0.6-15万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当地的养殖业、家具制作业和该县宠物饲料产业,有力地吸纳了当地村民就地就业,外出打工则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亲戚或同村村民带出等途径从事建筑业、采矿业和销售业等,均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收入偏低。

总的来说,从两个村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向可以看出,农民就业首先呈现了创业少,打工多,且存在一定比例待业人员的特征。这与创业门槛较高,绝大多数农民不具备创业条件,不愿意承担创业风险等有关。之所以存在一定比例待业人员,除无劳动技能外,多为家庭妇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农民尚未有稳定职业,整个社会的家庭服务社会化发展不充分等客观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受农民就业观念影响,女性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任务,比如照顾家中老人和婴幼童、从事家务等。另一方面,农民创业规模相对较小,打工较普遍地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收入偏低。这与我国农民整体教育水平偏低有很大关系。据了解两村农民学历以初、高中为主,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村民占比均不足3%,甚至还有部分小学和文盲。

面对“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外向型企业逐渐萎缩,农民从业面相对变窄,而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以从事房地产相关行业者居多,在我国房地产行业趋于放缓的现状下,未来农业农村的有效就业将呈下降趋势。国家加大对乡村的投资建设力度,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让农民增加收入,势必是撬动内循环的有力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