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最大的困难是职工安置

联办财经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描述
描述
专家团
学术委员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   峰
王   沅 
王东明
任克雷
邓   运
衣锡群 
赵喜子
杨凯生
陈小津
陈洪生
李新创
李君如
张克华
张燕生
张宇燕
谢渡扬
苏   宁
顾问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晓力
于洪君
王秦丰
叶克冬
刘晓北
乔宗淮
张国宝
张红宇
宋晓梧
李毅中
李   勇
许宪春
张  茅
张思平
陈小工
陈清泰
陈喜庆
周坚卫
秦朝英
徐冠华
胡存智
徐庆华
周禹鹏
周和平
黄奇帆
曹保榆
梁维娜
葛东升
廖晓淇
浏览:4800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9-29 分类:研究成果财经报告文章

去产能的实质不是减产量,而是去生产能力。产量减少甚至企业停产,都不代表产能已经去除。只有生产能力不能恢复,才是真正的去产能。从目前去产能的实际情况看,多数是在减产量,而不是去产能。研究分析,影响去产能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员工的分流安置。

第一,仅去落后产能就有约300万国企员工要转岗分流

去产能必须削减产能过剩企业,而削减产能过剩企业的关键是分流安置员工。政府数据显示,仅钢铁和煤炭行业去产能,就涉及180万员工的分流安置。其中,钢铁行业50万,煤炭行业130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国钢铁行业从业人员约300万,煤炭行业约611万。也就是说,这次分流安置的员工数量,分别是钢铁行业总人数的六分之一、煤炭行业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包括鞍钢、攀钢、武钢、龙煤在内的国企都在努力地去产能,其中人员分流问题尤为引人注目。初步了解,在去产能的第一阶段,武钢约5万员工、鞍钢约6万员工、龙煤约10万员工需要分流安置。据河北省预测,2017年化解过剩产能将涉及员工54.7万人。这种动辄数万、数十万人的分流安置任务,对一个企业或地区来说,压力之大,显而易见。

由于这次去产能不只涉及钢铁和煤炭行业,水泥、造船、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同样面临着去产能任务。据水泥行业协会统计,2015年水泥熟料产能约为18.1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仅为67%。还有10个省份的产能利用率低于全国的产能利用率,其中山西、新疆、内蒙古、辽宁、河北五省的产能利用率均小于50%。据此,有专家分析,在去产能阶段,水泥、造船、电解铝和平板玻璃等四个行业,也有约120万人需要转岗分流。

第二,优质产能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还需裁减冗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不仅是去过剩产能,同时还要提高优质产能的市场竞争力。而优质产能要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企的平均劳动生产效率都比较低。如煤炭行业,按照2015年全国煤炭产量为37.5亿吨、从业人员600万计算,人均年产量仅为620吨。就是大型煤炭集团人均年产量也只有1730吨。而发达国家的人均年产量多为1万吨。也就是说,未来煤炭行业若要达到人均年产1万吨原煤的水平,行业从业人员只需保留40万人以下。这就意味着整个煤炭行业在前期分流130万人的基础上,还要分流430万人。

再如钢铁行业,按照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为8.038亿吨(其中国企占52%、民企占48%)、从业人员300万计算,人均年产量仅为268吨。由于民企的人均年产量多在1000吨左右,若减去民企的产量和人员,国企的人均年产量只有160吨。而发达国家的人均年产量多在1000吨以上。可见,我国钢铁行业人均年产量还不到美国同行的26.8%,国企更低。最近,武钢董事长马国强提出,武钢股份后续将关停一座转炉,同时逐步去产能40万吨。在减员增效方面,预计优化5000—6000人,以达到人均年产1000吨的标准。如果未来钢铁行业都达到人均年产1000吨钢的标准,就意味着整个钢铁行业只需从业人员80万,其余170万人还得转岗分流。若再加上水泥、造船、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的减员数量,至少有约700万人需要转岗分流。

第三,在转岗分流人员中约有600万人需要社保承接

去落后产能需要转岗分流的人数,加上优质产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需要裁减的人数,共约1000万人。这1000万人,有的能够得到重新安置,实现再就业;有的确实安置不了,就要进入社保体系。进入社保体系的人员大体分两类:一类是退休,完全由社保负担;一类是失业,从社保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就业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那些地处偏远山区的煤炭开采业来说,员工的就业门路本身就窄。加之,受当地经济状况和员工自身条件的限制,自主创业或异地安置非常困难。因此,许多接近退休年龄的员工,大多都会选择提前退休。据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披露,当前“未老先退”问题特别突出,有的地区提前退休人员达到了当年退休人员的30%。

粗略估计,在上述1000万转岗分流员工中,50岁左右的约占400万人,除去这部分人员还有600万人。根据1998年的国企改革经验,这600万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够得到安置,剩余200万人将面临失业。也就是说,未来至少有600万企业员工的养老问题需要社保来承接。如此庞大的承接量,对现行社保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

 

 

 

 

      联办财经研究院课题组

                        2016年7月7日

 


去产能最大的困难是职工安置

浏览:4802 作者: 时间:2020-09-29 分类:研究成果财经报告文章
去产能的实质不是减产量,而是去生产能力。产量减少甚至企业停产,都不代表产能已经去除。只有生产能力不能恢复,才是真正的去产能。从目前去产能的实际情况看,多数是在减产量,而不是去产能。研究分析,影响去产能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员工的分流安置。

去产能的实质不是减产量,而是去生产能力。产量减少甚至企业停产,都不代表产能已经去除。只有生产能力不能恢复,才是真正的去产能。从目前去产能的实际情况看,多数是在减产量,而不是去产能。研究分析,影响去产能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员工的分流安置。

第一,仅去落后产能就有约300万国企员工要转岗分流

去产能必须削减产能过剩企业,而削减产能过剩企业的关键是分流安置员工。政府数据显示,仅钢铁和煤炭行业去产能,就涉及180万员工的分流安置。其中,钢铁行业50万,煤炭行业130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国钢铁行业从业人员约300万,煤炭行业约611万。也就是说,这次分流安置的员工数量,分别是钢铁行业总人数的六分之一、煤炭行业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包括鞍钢、攀钢、武钢、龙煤在内的国企都在努力地去产能,其中人员分流问题尤为引人注目。初步了解,在去产能的第一阶段,武钢约5万员工、鞍钢约6万员工、龙煤约10万员工需要分流安置。据河北省预测,2017年化解过剩产能将涉及员工54.7万人。这种动辄数万、数十万人的分流安置任务,对一个企业或地区来说,压力之大,显而易见。

由于这次去产能不只涉及钢铁和煤炭行业,水泥、造船、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同样面临着去产能任务。据水泥行业协会统计,2015年水泥熟料产能约为18.1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仅为67%。还有10个省份的产能利用率低于全国的产能利用率,其中山西、新疆、内蒙古、辽宁、河北五省的产能利用率均小于50%。据此,有专家分析,在去产能阶段,水泥、造船、电解铝和平板玻璃等四个行业,也有约120万人需要转岗分流。

第二,优质产能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还需裁减冗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不仅是去过剩产能,同时还要提高优质产能的市场竞争力。而优质产能要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企的平均劳动生产效率都比较低。如煤炭行业,按照2015年全国煤炭产量为37.5亿吨、从业人员600万计算,人均年产量仅为620吨。就是大型煤炭集团人均年产量也只有1730吨。而发达国家的人均年产量多为1万吨。也就是说,未来煤炭行业若要达到人均年产1万吨原煤的水平,行业从业人员只需保留40万人以下。这就意味着整个煤炭行业在前期分流130万人的基础上,还要分流430万人。

再如钢铁行业,按照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为8.038亿吨(其中国企占52%、民企占48%)、从业人员300万计算,人均年产量仅为268吨。由于民企的人均年产量多在1000吨左右,若减去民企的产量和人员,国企的人均年产量只有160吨。而发达国家的人均年产量多在1000吨以上。可见,我国钢铁行业人均年产量还不到美国同行的26.8%,国企更低。最近,武钢董事长马国强提出,武钢股份后续将关停一座转炉,同时逐步去产能40万吨。在减员增效方面,预计优化5000—6000人,以达到人均年产1000吨的标准。如果未来钢铁行业都达到人均年产1000吨钢的标准,就意味着整个钢铁行业只需从业人员80万,其余170万人还得转岗分流。若再加上水泥、造船、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的减员数量,至少有约700万人需要转岗分流。

第三,在转岗分流人员中约有600万人需要社保承接

去落后产能需要转岗分流的人数,加上优质产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需要裁减的人数,共约1000万人。这1000万人,有的能够得到重新安置,实现再就业;有的确实安置不了,就要进入社保体系。进入社保体系的人员大体分两类:一类是退休,完全由社保负担;一类是失业,从社保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就业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那些地处偏远山区的煤炭开采业来说,员工的就业门路本身就窄。加之,受当地经济状况和员工自身条件的限制,自主创业或异地安置非常困难。因此,许多接近退休年龄的员工,大多都会选择提前退休。据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披露,当前“未老先退”问题特别突出,有的地区提前退休人员达到了当年退休人员的30%。

粗略估计,在上述1000万转岗分流员工中,50岁左右的约占400万人,除去这部分人员还有600万人。根据1998年的国企改革经验,这600万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够得到安置,剩余200万人将面临失业。也就是说,未来至少有600万企业员工的养老问题需要社保来承接。如此庞大的承接量,对现行社保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

 

 

 

 

      联办财经研究院课题组

                        2016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