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战略之五 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协调配合机制

联办财经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描述
描述
专家团
学术委员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   峰
王   沅 
王东明
任克雷
邓   运
衣锡群 
赵喜子
杨凯生
陈小津
陈洪生
李新创
李君如
张克华
张燕生
张宇燕
谢渡扬
苏   宁
顾问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晓力
于洪君
王秦丰
叶克冬
刘晓北
乔宗淮
张国宝
张红宇
宋晓梧
李毅中
李   勇
许宪春
张  茅
张思平
陈小工
陈清泰
陈喜庆
周坚卫
秦朝英
徐冠华
胡存智
徐庆华
周禹鹏
周和平
黄奇帆
曹保榆
梁维娜
葛东升
廖晓淇
浏览:4745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9-29 分类:研究成果财经报告文章

我国农产品供给必须依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也即我国农产品的消费来源非此即彼。因此,尽管我们将我国的农产品战略分为国内、国外两个部分,但是这两个市场并不自然分割,相反,彼此关联,互相牵制,相互影响。如何利用好两个市场,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实现两个市场的良性互动和有效互补,如何协调和配合两个市场的运行机制,最终保证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就成为独立于农产品国内外战略之外需要我们去考量的。

在讨论国内外战略的协调机制之前,首先需要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关系做一简要分析。

一、国内外两个市场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

从短期看,我国农产品消费总量基本为刚性的情况下,国内外两个市场之间存在“零和博弈”关系——国内供给的多,国外市场进口自然就少。同样,国外市场进口的多,国内生产量自然减少。

从长期看,我国农产品消费需求总量将不断增长,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供给量都会有所增长,但二者在比例上仍为“零和博弈”——国内自给率提高,国外市场进口占比自然会降低。 同样,国外市场进口比例上升,国内自给率自然下降。

因此,在一个较为开放的农产品贸易环境下,国内外两个市场在供给总量上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这使得我们的农产品供给政策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灵活度,也就需要对此作出更为有利于整个农产品安全体系的战略安排。

二、国内外两个市场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

除了“量”,联系国内外市场的还有“价”,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差异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使得两个市场互相影响。如前文所述, 我国国内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已经高于进口的配额外关税价,这使得国内进口的冲动加大,而一旦国外大量的低价农产品进入,就会迫使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下跌,对我国本土的农产品造成打击。

同样,若本国的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本国的农产品就会有出口冲动,出口增加的结果就是国内供给的下降。

因此,国内外价格差异驱使供给量在两个市场之间流动(在自由贸易环境下),导致两个市场彼此牵制。

三、协调国内外两个市场

正是基于两个市场之间这种彼此制约的关系,使得我们的制度设计不能单纯只关注国内或国外市场本身,需要考虑政策的外部性,同时也要能够将两个市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实现优势互补。

(一)和平时期充分利用国外市场,休养生息国内土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吨 实现“十一连增”,在粮食种植面积无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实现这“十一连增“意味着粮食亩产水平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不断提升,这对于土地的承载力和土壤肥力的消耗都是很大的考验。实际上,由于近些年我们对于粮食单产和总量的过度追求,导致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性生产资料的使用都大大超标,多地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而且边际产量逐年下降,今后为增加同样产量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污染性生产资源。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粮食供给需要有长远打算,而不能仅单纯地追求眼前产量。我们建议在和平时期,尤其是国际市场的丰产年份,可以考虑多进口,以减少国内土地常年过度使用的压力,实现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轮动。借助外力,使得国内土地、水等农业生产资料能够休养生息,含蓄保养,增强国内土地未来潜能,以备非常之需。这样,国内外两个市场就可以在不同的时局下,充分利用彼此优势,相互补充,实现粮食供给的“全天候“安全。

(二)多途径提高农民收入,有效应对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差异

由于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了进口配额关税价,国内的农产品继续大幅提价的空间有限,存在“天花板”效应。而农产品成本不断上升,农产品单产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这会造成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收入难以增长,生产积极性受挫,直接导致未来农产品的供给减少,从而不得不大量进口国外的低价农产品,挤占国内市场份额,国内市场进一步萎缩,最终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这一循环困局中,虽然农产品的国内外价差是导致问题存在的主因,但是解决这一困局的难点却在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因为只有农民的收入增长,才有可能在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平稳的情况下保证农产品的国内供给。因此,我们建议:1、加快农民“市民化”,减少直接从事农业人口,提升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和经营的效率,从而在总产量和总收入增加不大的条件下,增加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人均收入。2、增加政府在农民社保、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以减少农民的支出的负担,间接性的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3、在农产品进口领域实施适度的符合国际协定的配额、关税等限制性措施,在农产品生产领域借鉴他国经验,实施各类行之有效的财政补贴政策。

(三)建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进口储备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开展主粮及重要农产品的期货交易。

由于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受制于气候、水土、政策、价格预期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供给情况在同一年份并不同步。国内和国际农产品供给量可能会出现同增、同减、内增外减、内减外增多种情形。因此建议充分利用这种不同步性,在国际市场价格低时,增加多种农产品的储备供给量,从而平抑国际市场价格高时的进口量。同时,运用期货交易工具,在国际期货交易市场上进行对冲和套期保值操作,尤其针对国内进口量较大的农产品品种,防止进口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国内市场消费的影响。

(四)、建立重要农产品进口预警机制

对于国内外两个市场供给量的比例问题,中央明确提出的仅有针对稻谷、小麦、玉米主粮的控制目标,对于其他的农产品未有更多的硬性指标。建议对我国的各类重要农产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的供给状况,制定合理的自给率区间,设置自给率预警范围,尤其是对一些国际市场上供给量不大,我国需求量却较大的农产品,例如:羊肉等。这样可以通过一个市场来缓冲另外一个市场可能突发的供给波动问题,避免农产品供给安全失控。

 


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战略之五 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协调配合机制

浏览:4747 作者: 时间:2020-09-29 分类:研究成果财经报告文章
我国农产品供给必须依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也即我国农产品的消费来源非此即彼。因此,尽管我们将我国的农产品战略分为国内、国外两个部分,但是这两个市场并不自然分割,相反,彼此关联,互相牵制,相互影响。如何利用好两个市场,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实现两个市场的良性互动和有效互补,如何协调和配合两个市场的运行机制

我国农产品供给必须依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也即我国农产品的消费来源非此即彼。因此,尽管我们将我国的农产品战略分为国内、国外两个部分,但是这两个市场并不自然分割,相反,彼此关联,互相牵制,相互影响。如何利用好两个市场,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实现两个市场的良性互动和有效互补,如何协调和配合两个市场的运行机制,最终保证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就成为独立于农产品国内外战略之外需要我们去考量的。

在讨论国内外战略的协调机制之前,首先需要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关系做一简要分析。

一、国内外两个市场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

从短期看,我国农产品消费总量基本为刚性的情况下,国内外两个市场之间存在“零和博弈”关系——国内供给的多,国外市场进口自然就少。同样,国外市场进口的多,国内生产量自然减少。

从长期看,我国农产品消费需求总量将不断增长,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供给量都会有所增长,但二者在比例上仍为“零和博弈”——国内自给率提高,国外市场进口占比自然会降低。 同样,国外市场进口比例上升,国内自给率自然下降。

因此,在一个较为开放的农产品贸易环境下,国内外两个市场在供给总量上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这使得我们的农产品供给政策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灵活度,也就需要对此作出更为有利于整个农产品安全体系的战略安排。

二、国内外两个市场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

除了“量”,联系国内外市场的还有“价”,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差异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使得两个市场互相影响。如前文所述, 我国国内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已经高于进口的配额外关税价,这使得国内进口的冲动加大,而一旦国外大量的低价农产品进入,就会迫使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下跌,对我国本土的农产品造成打击。

同样,若本国的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本国的农产品就会有出口冲动,出口增加的结果就是国内供给的下降。

因此,国内外价格差异驱使供给量在两个市场之间流动(在自由贸易环境下),导致两个市场彼此牵制。

三、协调国内外两个市场

正是基于两个市场之间这种彼此制约的关系,使得我们的制度设计不能单纯只关注国内或国外市场本身,需要考虑政策的外部性,同时也要能够将两个市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实现优势互补。

(一)和平时期充分利用国外市场,休养生息国内土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吨 实现“十一连增”,在粮食种植面积无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实现这“十一连增“意味着粮食亩产水平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不断提升,这对于土地的承载力和土壤肥力的消耗都是很大的考验。实际上,由于近些年我们对于粮食单产和总量的过度追求,导致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性生产资料的使用都大大超标,多地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而且边际产量逐年下降,今后为增加同样产量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污染性生产资源。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粮食供给需要有长远打算,而不能仅单纯地追求眼前产量。我们建议在和平时期,尤其是国际市场的丰产年份,可以考虑多进口,以减少国内土地常年过度使用的压力,实现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轮动。借助外力,使得国内土地、水等农业生产资料能够休养生息,含蓄保养,增强国内土地未来潜能,以备非常之需。这样,国内外两个市场就可以在不同的时局下,充分利用彼此优势,相互补充,实现粮食供给的“全天候“安全。

(二)多途径提高农民收入,有效应对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差异

由于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了进口配额关税价,国内的农产品继续大幅提价的空间有限,存在“天花板”效应。而农产品成本不断上升,农产品单产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这会造成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收入难以增长,生产积极性受挫,直接导致未来农产品的供给减少,从而不得不大量进口国外的低价农产品,挤占国内市场份额,国内市场进一步萎缩,最终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这一循环困局中,虽然农产品的国内外价差是导致问题存在的主因,但是解决这一困局的难点却在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因为只有农民的收入增长,才有可能在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平稳的情况下保证农产品的国内供给。因此,我们建议:1、加快农民“市民化”,减少直接从事农业人口,提升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和经营的效率,从而在总产量和总收入增加不大的条件下,增加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人均收入。2、增加政府在农民社保、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以减少农民的支出的负担,间接性的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3、在农产品进口领域实施适度的符合国际协定的配额、关税等限制性措施,在农产品生产领域借鉴他国经验,实施各类行之有效的财政补贴政策。

(三)建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进口储备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开展主粮及重要农产品的期货交易。

由于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受制于气候、水土、政策、价格预期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供给情况在同一年份并不同步。国内和国际农产品供给量可能会出现同增、同减、内增外减、内减外增多种情形。因此建议充分利用这种不同步性,在国际市场价格低时,增加多种农产品的储备供给量,从而平抑国际市场价格高时的进口量。同时,运用期货交易工具,在国际期货交易市场上进行对冲和套期保值操作,尤其针对国内进口量较大的农产品品种,防止进口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国内市场消费的影响。

(四)、建立重要农产品进口预警机制

对于国内外两个市场供给量的比例问题,中央明确提出的仅有针对稻谷、小麦、玉米主粮的控制目标,对于其他的农产品未有更多的硬性指标。建议对我国的各类重要农产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的供给状况,制定合理的自给率区间,设置自给率预警范围,尤其是对一些国际市场上供给量不大,我国需求量却较大的农产品,例如:羊肉等。这样可以通过一个市场来缓冲另外一个市场可能突发的供给波动问题,避免农产品供给安全失控。